因为成吉思汗不在,本来如臂使指的千户部落越来越松散,越来越自行其是。朝廷若以重兵讨伐,挥出的每一拳都毫无意义地打在这个千户部落,那个千户部落身上。
非要动用软硬手段,挨个儿一路压服下去,大军怕不得在草原上盘桓好几年。
打赢打输姑且不论,大周固然富裕,用钱的地方也多,何况中原各地久经战乱,仍需休养生息。郭宁便是卖血,也凑不出这么大一笔军费。
非要强来的话,必然重蹈大金的覆辙。草原上捷报频传的同时,中原各地百姓不堪承受苛捐杂税,都要揭竿而起了。
另一方面,这几年来草原和中原的商业往来频繁,草原上很多千户的心态,压根瞒不过大周朝廷。
如果大周不动兵,这些部落并没有和大周为敌的兴趣和胆量。他们更多的精力,都摆在彼此争竞,维系自身利益上头。反而是大周的军事行动,会导致他们立即抱团,重新聚集到位于哈拉和林的鄂尔多大帐之下,进而引发越来越激烈的反抗。
真要是蒙古人发起狠来,不管不顾地抱团南下掳掠,大周就算能击退他们十次,只要有一次疏忽,就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样想来,与草原开战,其实很难得利。
成吉思汗之所以敢调动蒙古军主力西征,而把一个虚弱的草原放在郭宁眼前,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以草原的现状,恰能隔绝他和郭宁的武力。
那么,大周如果
安于边疆现状,保持两家的和平呢?
这更是取死之道。
每个人都知道,草原是也克蒙古兀鲁思的核心疆域,成吉思汗不可能放弃这里!当他统合了西征所得的庞大力量,这个可怕的征服者一定会回来!
若大周不能提前在草原有所举措,到那时候就得眼睁睁看着成吉思汗重新收回一个富庶而忠诚的草原,然后以更强大的武力重新攻入中原!
蒙古军上一次攻入中原时,杀死了多少人,摧毁了多少农田、水利、村庄和城池?
大家都还记得呢。
大周朝的文臣武将们,几乎每个人都是那惨烈一幕里的幸存者。没有人能接受那一幕重演,没有人能接受新生的大周又要在自家的腹地,挥洒鲜血与强敌鏖战。
所以,文武群臣都确定,当机会到来以后,往草原伸手是必然的。
机会在哪里?机会怎么来?
而大周的皇帝郭宁,正是一个极其大胆,极其擅长从无到有制造机会的人。这一次,他制造了一个最合适的机会。
他把草原上抱着不同念头的各方力量,全都凑到了草原东部,环绕乌沙堡的一片戏台。
「蒙古军各部都在列阵了!至少有五万骑兵!」
一名军吏大声叫嚷着,从将士们身边跑过。
这军吏身材瘦小,嗓门倒是很大。看服色,他是专门负责在热气球上登高眺望的。
热气球底部悬挂的藤条筐里,通常会安置三位军吏。一人负责热气球的升降,另两人负责了望,并将了望得来的信息书写在木板上。木板顶部钉着铁环,可以扣住固定热气球的绳索,投掷到地面。
但有时候军情紧急或者复杂,在木板书写太费时间也写不清楚,有些对自己身手极其自信的军吏就会用铁环同时扣住腰带和绳索,自家沿着绳索直接攀援下来
从数十丈的高度攀援向下,非得勇敢异常才行。地面上的人眼里,那些军吏的铁环扣住的,不是自家腰带,简直还有自家脑袋。所以便是最自矜的禁军将士,对这些军吏也只有佩服。
此刻这军吏叫嚷奔跑,可能阻碍在前头的禁军将士纷纷闪开道路。
将士们侧头看着军吏奔向中军,然后彼此低声道:「来了来了!蒙古人都来齐了!好家伙,五万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