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唐版的IP开发!贤王的绝密武器!(1 / 2)

李恪的话,给了武大聪很大的信心。

他在书阁阅读了数十本畅销的传奇书,对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只是看到倚天屠龙记开头的十万字,武大聪就闻到了必火的味道

甚至是认为,仅凭这十万字,就足够一个作者吃喝无忧地度过下半生。

不用问什么,就是如此牛得一比呀

武大聪怀揣忐忑地心,仔仔细细地将李恪给的大纲、设定等素材,看了一遍又一遍。

之后,他再将开头10万字,大致地看过不一遍,随之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遭遇,完全代入进这片全新的武侠世界当中

在正式动笔前,武大聪在心中暗暗诉说道“我,武大聪是要写下名震四海、惊动天下文坛的旷世名著”

“我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靠着奇遇和努力,坚韧不拔地统一一方,名满天下”

“我虽然体态肥硕,无法练功习武但是我手中的笔杆,就是武器”

“我脑海中的故事,就是内功我面对的敌人,就是故事中的反派”

“我要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练就最强大的武功,将所有的敌人按在地上摩擦”

情绪渲染到位

故事素材准备就绪

武大聪提起笔,一边在脑海中慢慢构思,一边将脑中形成的画面,以最简洁的写法,跃然纸上。

第一个时辰。

武大聪虽然只写了两千字,但在摸索中,找到了感觉。

第二个时辰。

武大聪不再顾忌笔下的作品能否名扬四海,只关注于人物形象是否饱满,矛盾点是否足够

到了第三个时辰。

武大聪完全找到了状态,码字的速度回复到每小时六千字

在武大聪奋笔疾书地创作时,李恪也没闲着。

他先吃了顿午饭,回到书房时,武大聪已经进入到创作灵感期。

李恪拿走开头十万字的稿子,快马加鞭赶到驻扎在边郊的军营。

随后,李恪交给负责制作活字印刷的工匠,让他们快速复印出十份

唐朝时期的印刷技术,大多停留在雕版印刷,运用起来很不灵活,且成本较大。

所以,李恪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为了解决复印的问题,在岭南时就让工匠学习活字印刷,以配合木浆纸使用,应变日后的不时之需。

没曾想,活字印刷竟那么快就派到了用场

本来,李恪还把崔氏家族当做出版业以及文化输出的最大对手。

可惜,他们野心太大,蹦得太欢,死得太快,竟将巨大的书商市场拱手相让

这些世家贵族和士族,为何能百年兴盛不衰,即使改朝换代了,他们也能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掌握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命运

尤其是儒家圣地山东。

他们几乎把控了一个国家的言论,以及读书人的出路

朝中的权贵们,为了巩固、壮大势力,又一个劲地捧这些士族的臭脚,形成利益链。

如今。

崔氏家族的覆灭,无疑是给了李恪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一旦利用文化输出,改变读书人的观念,又控制舆论,便能斩断士族与权贵阶级的利益链

到那时,朝堂上的文官们便会孤立无援,最终要更依附于皇权,达到权力集中的目的

利用较为成熟的活字印刷技术,完成十万字的复制量,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

李恪过些天要随军出征,可等不来那么久。

随意就只好集中人力、物力,用了两个时辰,将开头一万字印刷十份。

完成了印刷工作,李恪马上找到彭通,让他带着这十份一万字的稿子,游说长安街的杂技表演者、说书人,以及茶馆、酒楼。

将这第一期的稿子,免费给他们使用。

同时,李恪赶到宫内。

他花重金聘请了数十名画师,让他们照着这一万字的剧情,画出一册子的图画

没错

李恪正在做的,便是在武大聪创作倚天屠龙记的期间,同时开发这本书的知识产权i

古代没有后世的电影、电视剧

没关系

长安街上,会皮影戏的虽少,但耍杂技的海了去

古代也没有后世的听书软件

哈哈,那更简单了

街边、茶馆、酒楼,说书人或其他靠嘴皮子吃饭的也有很多呀

古代没有后世的动漫

这就有点麻烦了,需要画师一本本地创作。

但前期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虽高,后期回报却会是非常喜人的

一种全新的文化输出模式,势必会随着推广,而逐渐改变人们的接受事物的形式。

到那时,大唐版的倚天屠龙记想要不火都非常困难呀

安排好知识产权开发的相关事宜,一看天色已黑。

李恪来到长安街,随便找了一家酒楼,吃过晚饭。

他原本以为,长安的酒楼再好吃的东西不过猪肉。牛肉,糊糊的一碗,随便吃些就行了。

但是,居然还有烧鸭、烧鹅等岭南风味

就连李恪都傻眼了

他没想到,岭南的风味菜,竟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改变了长安乃至大唐的饮食习惯。

甚至是炸蝗虫,都卖得滞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