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八天(1 / 2)

下午,继续前进。

溪水穿流在森林中,似乎永不停歇。水流在有些地方稍微弯折方向,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直往东南流去。

涂莉莉走的不算快,粗略计算一下,上午从7点钟开始出发,到11点休息、吃午饭,她大概走了10公里实际在没有电线杆路标的情况下,想要计算时速很困难。她也不可能4个小时全都保持同样的速度,所以她也只是乐观的计算成了10公里而已。中途还得休息,累了就休息,不着急。

沿途的果树她也没法一一记录下来,总之,水边的环境不错,很多果树。还发现了另一种大一点的枣子,不过大枣子算不上很甜。还发现了几棵长在一起的拐枣,为了吃一口拐枣,她耽搁了有半个多小时,爬上树,尽可能的摘了很多拐枣,装到聚酯纤维购物袋里购物袋非常好用用来装水果不怕刮破。

差不多装了半袋拐枣,她才爬下来。

拐枣别看长得丑不拉几的,甘甜而微涩,但总的来说甜大过涩,是一种在城市不多见的水果。她也是下乡村的时候才吃过这种丑丑的树果子,村民说拐枣果子可以生吃,还可以酿酒、熬糖瞧,这不就解决了糖的问题

拐枣的学名叫俅江枳椇,速生,木材坚硬,又产拐枣这种浆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当时领导就是安排他们下去布置工作,看看是不是能发展种植业。拐枣本身有通便利尿的功能,还能解酒,所以是不是能搞成健康食品的品牌,做成果子露、果醋、蜜饯、罐头之类,树干能做家具木材,还能做一个木材品牌,必定是极好的。

这儿没什么尘土,拐枣也不脏,不过还是用过滤过的溪水稍微清洗了一下。下午的剩余路程,她吃了一路的拐枣,倒是一直都没怎么饿。

一旦发现了一条蛇之后,她就经常的能看到蛇了。蛇是食肉动物,吃小虫子,还吃鼠类、娃类。因为蛇的下颌骨不跟它的头紧密连接,而是以韧带链接,蛇的嘴能张得极大,大蟒蛇甚至可以生吞下一整个成年人她现在超害怕森林里会突然冒出来一条大蟒蛇,走路非常小心,树枝不仅仅可以当成手杖,还用来在前面探路。

森林里蛇的种类不少,她不认识什么品种,就从花纹来判断种类,有棕褐色花纹,也有白色、绿色、黄色、以及其他花纹的蛇。一下午倒是看见有7、8条蛇。她虽然中午想着再见到蛇就搬起石头砸死,但真的再见到蛇,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当时敢杀鹿是因为鹿被抓住了,再说鹿不咬人也不吃人,万一那蛇要是毒蛇,反过来咬她一口,毒死她了怎么办

真想吃蛇的话,安全的办法还是有的,最好能找到一片竹林,削一堆竹签子,安放在地面上,这样蛇要是爬过去,就会中招。嗯,还不能放在溪边石头上,那样太显眼了,蛇可能会绕过去。放在草丛里好了这个办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判断蛇的路径。

要么就采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方法,制造一个能大批量投掷石块的工具,发现蛇了,就朝蛇发射石块,这样就可以远距离砸死蛇而不用担心没有把蛇打死,却被蛇反过来咬一口毒死的情况了。

蛇好像也不是群体动物,都是一条一条的单溜,这样倒不用担心遇到蛇群的危险,实际上,蛇还真的没有听力,涂莉莉试验过了,要是她坐着不动,而只是手里掰断一根细树枝,蛇根本就不知道附近有个两足动物。

但要是她开始走动,蛇就会加快游动的速度,这大概是它闻到了“人”身上的气味,是它不熟悉的动物。

绝大部分食肉动物一开始都不会知道“人”是能吃的动物,特别是人学会使用工具和武器之后。但一旦食肉动物攻击过人类、吃过人肉,就会知道,人类,特别是落单的人类是美味,肉很多,跑的还不快。这是基于食肉动物的“野性”,其实就是动物本能啦。人类也是一样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都不会知道“欺负人”,但一旦有些孩子知道“欺负人”能够获得“满足感”,还不会受到惩罚,就会乐此不疲。

涂莉莉突然发现,她现在不管见到什么动物和植物,真的满脑子都是“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脑子里很快就开始考虑要怎么安全捕获动物,迅速判断植物能不能吃,除了填饱肚子以及保证自己的安全存活,她现在想不到、也用不着想别的事情。

看着天色渐暗,她开始为今晚的安全住宿做准备了。

没有找到什么大石头,那就还是在树上睡。森林里到处都是巨树,找到一棵合适的树不难,上树也不难,而且真的是熟能生巧,爬树技能越来越熟练,编织绳网的技能也很熟练。

她还想到另一个好办法,既然森林里不缺干树枝,那就在树下也点一个火堆,堆上足够烧到明早的树枝,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动物过来了,也不会有蛇,蛇是变温动物,怕冷又怕热,虽然大部分的蛇视力也不怎么样,但明亮的火堆一定可以看得见。这样,大蛇爬上树一口吞了她这种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我怎么这么机智呢

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棒棒哒

其实要说安全又稳定的住宿地,最好的地带应该是森林旁边,距离森林有一段距离,2、3里路,附近有水源;水源当然是水资源的,森林主要采集类食物,还有一些森林动物也可以做食物。森林之外的地带最好是平地,这样视野开阔,适宜奔跑,可以围猎其他动物。本地是平原地带,山地和丘陵都不多。

走到现在,地形一直都没有什么大起伏,所以这儿也很有可能是平原。

她忙忙碌碌,忙到天都黑下来,才点起火堆。